一、干支纪年与五行
1、干支纪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采用公元纪年。】
2、五行:水 木 火 土 金。 原则:彼相生、间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古代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变迁。汉之前讲究相克说,之后讲究相生说。
例1、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
A.甲、乙、丙、丁、戊 B.子、丑、寅、卯、辰
C.金、木、水、火、土 D.东、西、南、北、中
【解析】选C。 A为天干,B为地支其中的五个,D为五方。
例2、中国古代常用 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首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解析】选D。汉代为火德,通过禅让,即用相生解释朝代变换,火生土,故首魏应为土德。
二、二十四节气
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例、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不是一个季节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惊蛰初交河跃鲤 D.谷雨西厢好养蚕
【解析】选B。清明、惊蛰、谷雨都属于春季。梅雨,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大约在芒种时节,属于夏季。
三、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鬼节”);十月十五称“下元”
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为了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由于:推翻元朝统治
重阳节: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