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我们按照节日的先后顺序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元宵节,我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放孔明灯,其实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等,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纪念平定“诸吕之乱”,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到了汉明帝时挂灯礼佛。
二、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先祖,在那一天,人们会扫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风筝等。人们常常会把清明节和寒食节混淆,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所以在那一天规定人们吃冷食,后人慢慢把寒食节和清明节放在一起过。
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五节等。端午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并且是首个入选世界非文化遗产的节日。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蒿草、艾叶、和雄黄酒,佩香囊,挂荷叶包和栓五色线,驱五毒。
四、中元节,又称亡人节、“孟兰盆会”、“鬼节”、“施孤”等。中元节是为了纪念先祖。
五、中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朱元璋领导的反元起义军利用月饼中藏纸条传送起义消息。中秋节象征着团圆,人们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玩花灯、香港有舞火龙的习惯。
六、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压岁。春秋时代,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北方的习俗吃饺子,南方的习俗吃汤圆。
七、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情人节。古代的姑娘们穿针乞巧。
八、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唐代的时候正式把重阳节定为民间的节日。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
九、腊八节,相传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人们在腊八节会喝腊八粥。
十、除夕节,先秦时期的“逐除”,除夕吃年夜饭、贴窗花、守岁、北方包饺子,南方做年糕。
十一、春节,古代又称元旦、岁首,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人们拜年、贴春联等,是中华民族同胞们非常重视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