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常识判断  >> 政治   
政治
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政治常识(五)
http://www.sdgwy.org       2012-01-29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许多联系是非本质的联系,非本质的联系不能称之为规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也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制造规律、消灭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而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


  一方面,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利用。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改造自然,有目的地调控自然界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的认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二是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三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设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是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统一原理相关联的问题。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而规律作为一种必然趋势是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主体选择就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正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层次不等、大小不一的各种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走过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之路以及当前正在走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是既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又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需要的正确选择。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