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习题测验
http://www.sdgwy.org 2013-02-01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习题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
A 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 )
A 知对行的指导作用
B 知行并进
C 没有知就没有行
D 先行后知,重在行
3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看法实质是主张( )
A.真理都是相对的
B.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C.真理都是绝对的
D.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
4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5.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科学的反映论
D.机械的反映论
6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
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 承认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体是( )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 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物
D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
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
A 本质 B 基础 C 动力 D 升华
9 有些人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物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0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 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 意识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1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 )
A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
B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
C 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 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
12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 )
A 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
B 主体属性
C 客体属性
D 意义
13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
A 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B 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 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 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
14 有些人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物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 )
A 工程师设计图纸
B 学生学习知识
C 遇到强光眨眼
D 作曲家创作乐曲
E 听到巨响把头转向刺激声源
2 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事例有( )
A 农民培育新品种
B 公安人员侦破刑事案件
C 运动员进行球类比赛
D 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核试验
E 大学生到乡镇企业进行社会调查
3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A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E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C 坚强的意志
D 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
E 基本途径是实践
5 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 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 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6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B 现象是易逝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C 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本质深藏在事物内部
D 现象可以靠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无法把握
E 现象是可靠的,本质是不可靠的
7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 任何真理都具有的两重性
B 两种根本对立的真理
C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 相互联系,并能够转化的真理
E 表明正确和谬误二者的对立和统一
9 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经验主义的错误
D.教条主义的错误
E.诡辨论的错误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是( )
A 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B 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
C 政治路线决定思想路线
D 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E 认识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三)辨析题
1 感性认识与事物直接相联,因而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可信的。( )
2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类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 )
3 人们只要参与实践,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
4 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 )
5 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就是规律。( )
6 既然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因而认识的正确与否是无法检验的。( )
(四)分析题
1 依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 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又必须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3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试说明这段话阐述的哲学思想,掌握这一哲学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4 为什么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想,掌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五)材料题
1 下面是选自《实践论》中的材料。
材料1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材料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3
制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合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材料4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材料5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分析材料4、5,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 下面的材料是有关真理的标准论述。
材料1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材料2
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惟一标准”。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材料2。
3.下面的材料是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认识论的问题。
材料1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材料2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明: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2)强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发展有何意义?
山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sdgwy.org/)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C 5.A
6.B 7.D 8.B 9.D 10.C
11.C 12.A 13.A 14.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ABD【解析】CE两项都不是人的意识活动,而是人的生理活动的表现。E项是干扰项,容易把它也选上。
2 ABDE【解析】A项体现的是生产实践,B和E项属于社会关系方面的实践,D项则是属于科学实验,因此,这四项都属于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运动员进行球类比赛,则不属于人们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除了C项都是应选项。
3. CDE【解析】由于抽象和具体两个范畴具有多种含义,因此,一定要在具体的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它们的含义。在本题中,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是指真理都有其具体的内容,都不是空洞的,而不是指抽象概括能力而言的。真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此它又不是指的具体的形象。因此AB两项都不合题意。
4. ABE【解析】此题考生容易把所列选项全部选上。因为意志坚强、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当然都会对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起作用。但是,题干中的一个关键词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即“正确”二字。要想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不能泛泛地讲坚强的意志和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因为如果指导思想不正确,意志越坚强、越敢想敢干,最后的结果可能越事与愿违。因此,特别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审题。
5. CDE【解析】这道题也是要注意审题。有些考生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往往不注意题干,而是看选项的话正确与否,以此来确定选项。比如这道题的A项和B项,从字面上看都是正确的,所以有些人可能把5项都选上。但是他们没有很好地看好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怎样做,而AB两项所讲的都是如何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如何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的问题。
6. ABC【解析】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不在于现象可以认识、可以把握,而本质不可认识和把握;也不在于现象可靠,本质不可靠。虽然本质不是靠感官直接把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本质把握的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它甚至比现象更可靠。
7. CDE【解析】题目所列选项中的AB两项,一个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感性认识,一个是对某种现象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描述,都不是对于事物本质的揭示。本质是指事物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8. AD【解析】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真理具有的两重性。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可以转化的,所以AD两项是应该选择的选项。
9. ABCD【解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不会直接导致诡辨论的错误。
10. ABCD【解析】认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具有一定的关系。E认识论对于政治路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不是认识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反而是政治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题的各项选项都需要认真加以分析才能答好。
(三)辨析题
1 【答案要点】感性认识直接与客观事物相关联,但是感性认识只是认识到事物的外部联系,表面特征,还不是事物的本质,因此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经过科学的抽象,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命题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 【答案要点】一种认识之所以是真理,不是人造出来的,也不是因为真理有用,人们才称其为真理。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性的认识由于它包含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因而会对人有用,但不是因为有用,就可以得到真理的美名。人的认识具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说人可以脱离客观事物,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造真理。
3 【答案要点】形成正确的认识,确实必须通过实践,这只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参与实践,只构成了认识的重要环节,还必须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实践到认识。而要想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掌握大量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经过科学的抽象,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4 【答案要点】论断错误。谎言是对于事物的有意歪曲,或者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这是谬误,谎言与真理是不能混淆的。谬误与真理之间可以转化,但并不取决于谬误被多次重复和被承认的程度。但是,谎言多次重复,就会产生以假乱真的作用,因此要善于识破谎言。
5 【答案要点】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就其内容中包含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而言的,并不能否认真理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的结果,是正确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真理是指人们的一种正确认识,而规律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不依人的认识为转移,真理是对规律的正确反映,但不与它相等同。
6 【答案要点】论断错误。这是用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的错误观点。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一方面是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标准;另一方面是说,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对于某一阶段、某一时代的实践没有得到确证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得到检验。
(四)分析题
1 【答案要点】(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活动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起始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离开感性认识提供的丰富材料,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感性认识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还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指导实践活动。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形式来表达,并在理性认识的参与、指导下进行。理性认识包含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要借助语言文字等感性形式来表达。
(2)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形而上学地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而感性认识则是靠不住的。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认为理性认识是人脑固有的,是天赋观念,完全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唯物主义唯理论虽然承认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认为感性认识不可靠,结果使理性认识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认识来源上离开了唯物主义。②同唯理论相反,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而理性认识则是靠不住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否认经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把经验看做是第一性的东西,必然导致唯我论。唯物主义经验论虽然承认感觉经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但却把认识停留在感性经验范围,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新的伟大实践,必然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解决新的实践任务,必须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认真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既要敢于实践,大胆探索,又要有科学的态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
2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其基本原理具有科学性,不坚持它,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了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 【答案要点】这段话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强调了精神、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批判的武器是指精神因素,思想观念的作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也就是说精神的、观念的作用再大,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不能实现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批判是不能光靠思想作用的,而必须依靠物质的力量来实现。但是理论、精神有巨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对群众的武装,转化为物质力量。革命的理论一旦武装了群众的头脑,并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的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这一原理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理论、方案的认识、批判、设计上,纸上谈兵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必须付诸实践,必须脚踏实地,从事实际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同时,革命的理论,正确的政策,如邓小平理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旦武装了群众,变为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根本任务。
4 【答案要点】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这一矛盾不断产生不断解决,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过程。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这种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这种统一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坚持这一原理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使思想跟上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避免出现“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材料题
1 【答案要点】
(1)材料1,作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材料2,作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3,作者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2)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占有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大脑加工厂”的改造制作工作。
2 【答案要点】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不同的,材料1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材料2则认为,有用才是真理,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就看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效果。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用作为标准。对人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产生某种效果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不能称其为真理。例如谎言和骗术对于野心家和骗子都会产生效果,但它们永远不是真理。
3.【答案要点】
(1)材料1中说明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这与我党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相一致的,从群众中来,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到群众中去又与用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相一致。
(2)强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发展,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论,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