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其它   
其它
2012年申论考试模拟题之社会心态
http://www.sdgwy.org       2011-12-22      来源:山东公务员网
【字体: 】              

  演练模拟题一社会心态

 

  热点材料

 

  材料1:【点睛1】材料1首先阐释了"社会心态"的含义,点明申论材料的主题。其次,通过国家相关文件,提出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性、对策及原因。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社会心态也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心态也开始多元化:一部分朝着积极、开放、自信的方向良性发展,也有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自我弱势定位、冷漠、浮躁、仇富恨官等。社会心态问题早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早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曾经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之所以在今天备受重视,因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分量加重。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目前,我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玉芳介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表明,虽然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不良社会心态的表现: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拜金主义、不确定感增强等。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然而,扫描各地"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地方有"提法"没"想法",仅停留在口号与姿态上;有的地方把心态问题经济化,以为"多发点钱就能让老百姓心态变好";有的地方则认为"培育"的关键在百姓的自我修复,一味把心态问题归咎为百姓"不理性"、"不淡定"、"不宽容"。

 

  其实,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国民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又该如何培育健康的心态?

 

  对策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

 

  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

 

  对策2: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在大家常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就要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地方。

 

  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

 

  对策3:营造民主法治的社会。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我爸是李刚"不再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对策4:加强执政者的重视。对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

 

  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影响国家目标实现。因此,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叶金生这样说道。

 

  原因:利益诉求渠道表达不畅;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谈及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时,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建农表示,现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经过心理的"哈哈镜",造成误解和偏见,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有时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而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贤则认为,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消极负面的社会心态在人群中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2:

 

  【点睛2】材料2通过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明确了当前社会成员心理状态的变化:由生活压力很大到心理压力减少。2011年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这是该所主编的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第一本年度报告。

 

  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转型期,而社会变迁带来的风险和竞争,使处身其中的中国人感受到压力。调查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遇到"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问题的被访者中,感到"很大压力"的比例在各项问题里是最高的,达到71.7%。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问题。

 

  "通过民政和其他社会服务部门完善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形成常态的应对物价上涨、灾害、失业、重大疾病、伤亡等困难、困境的救助体系,使民众在困境中可以得到来自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的心理救助、心理咨询、精神服务等机构和个人的帮助,减少身心的压力。"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说。

 

  材料3:

 

  【点睛3】材料3介绍了弱势心态的表现、影响及调整举措。"你是弱势群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

 

  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有人说,心理危机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结构变化、社会利益分化的时代,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忽然耸立一座宫殿"那样的贫富的反差,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

 

  调整"弱势心态"的对策:以积极心态进行自我调节;正视弱势心态产生的根源。调整这种心态,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种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以主动的自我调节,培育理性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要追寻弥散在各个阶层的"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要看到人们最为痛切的,不仅是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无能为力",更是在欠公平、不公正环境下的"回天乏力"。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觉得自己渺小和"弱势",很多时候是因为面对那些自认无法对其加以控制的事件,使得无力感、不安全感、不稳定感等五味杂陈的"弱势心态"被成倍放大。

 

  "弱势心态"之下,有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而至暴戾,导致伤害儿童等极端性事件;有人堤内损失堤外补,吃了三聚氰胺的亏就要在天价医疗上找补回来,"上不去"的痛苦就要在"贪起来"的疯狂中舒缓;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凡中变得平庸,在失望中陷入绝望。如果说"稳定预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那么"弱势心态"就是在侵蚀我们社会的共识,消磨未来的希望,构筑现实的壁垒,可能把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调整"弱势心态"的对策:加强社会的公平正义。"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材料4:

 

  【点睛4】介绍社会心态需重视的原因及引述杭州"最美妈妈"事件,提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于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性。重视社会心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发展为民的现实途径,通过实现社会心态的构建与舒解社会个体生存压力目标的一体化,保证社会个体更有安全感、更有幸福感,对社会更有认同感。一些专家认为,重视社会心态其实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只不过是将保障的领域从物质和文化的层面,延伸到了精神的层面,进一步深化了对民生内涵的认识。

 

  一个成熟、文明的民族,应该有建设性的心态。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要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应重拾中华民族平和、包容的优良传统。

 

  李君如认为,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对内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对外与世界和平相处。

 

  7月2日下午,新浪微博上出现一条消息,描述了一幕见义勇为的场景。在杭州市某小区里,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双手抓着窗框,双脚踏空,坚持了不到两分钟就突然掉落。这时,楼下一位路过的女士突然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向空中张开了双臂!"砰"的一声,小女孩重重地砸在她的左臂上,滚落在一旁的草坪里,由于巨大的冲击力,这位女士也倒了下去……

 

  微博所描述的这一幕,很快以照片、模拟场景图片等各种形式被目击者发到了网上并传播开来。当天新浪这条主题为"最美妈妈"的微博被转发7000多次。"最美妈妈"吴菊萍在救人瞬间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和受重伤后仍不后悔的言论感动了无数人。接诊她的医院表示,5万元左右的治疗费将全部由医院承担。吴菊萍随后得到的政府和社会给予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杭州市总工会特别授予她市杰出职工荣誉称号,浙江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等等。

 

  各大新闻媒体和网民对此事给予极大的关注。新浪、腾讯微博分别开设了关注"最美妈妈""英雄妈妈"的专题,数十万网友跟踪关注她的治疗情况。百度贴吧也开设吴菊萍吧,许多80后、90后在上面表达对吴菊萍的钦佩。网友"照四方"说:"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在行色匆匆的街市上,虽然彼此素昧平生,始终会有那些平凡的人们,用心和双手温暖着你我。让我们去用心善待身边的人们,爱他们就是爱我们自己。"


  材料5:

 

  【点睛5】介绍了广州市领导班子解决社会心态问题的举措:开展公开接访活动日工作。社会心态的普遍状况在一些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社会心态的偏差也折射出发展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反映出社会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建设目标的确立,不仅为修正偏差找到了参照标准和方法手段,还意味着在利益分配、公共管理、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作出更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调整。

 

  2010年10月18日是广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公开接访活动日。在接访主会场以及各区分会场,凌晨起便出现了“人龙”。

 

  早6时,有记者来到锦汉展览中心,发现不少市民已经在这里排队等候入场。尽管主办方事前曾表示,若要前往锦汉展览中心参访者需先到区一级信访办索取接访登记表,但入口处仍然设置了有接访登记表通道和无接访登记表通道。

 

  到早上7时许,在锦汉展览中心外排队的来访市民已经超过300人,人龙排到了广交会旧址的围墙边。"我昨晚7时便在这里排队了。"在无登记表通道的最前方,高先生正在那里等待,他因个人退休问题上访。他称,只是来碰运气,没想到排到了第一位。

 

  "我等了两个晚上,就为了见张广宁书记。"在有登记表通道内,一位手持国旗的群众格外引人注目。这名自称姓徐的男子,因与单位的劳动纠纷得不到解决而来,他说自己为此事还曾经"跳过海珠桥",被警方拘留过10天。得知今天有接访,早早就在天河区信访局申领了登记表并来到锦汉展览中心排队。

 

  广州市于2005年开始举办公开接访日活动,从2008年6月起正式实施市长、区长、局长公开接访日制度,市长、副市长分别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公共活动场所设点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各区区长、县级市市长也同时分别在本辖区内公共活动场所接访。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指出,要从关切民生、解决民忧,建设"首善之区"的高度,做好公开接访日工作。


  材料6:

 

  【点睛6】材料6主要介绍了培养良好社会心态的措施。"一个国家光有GDP不行,一个有希望的国家的公民要有激情,有理性,互相包容。"陈自力说,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

 

  另一方面,要在精神上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措施1:拓宽意见表达渠道;加强法制建设。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措施2: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测预警系统。杨玉芳建议,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

 

  措施3: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指出,避免和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关键还是靠深化改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措施4:构建顺畅的社会沟通机制。从政府层面而言,叶建农委员表示,构建一个顺畅的社会沟通机制,让不同群体可以平等地进行利益博弈,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平和的心态,来自平等的机会。


  一、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我国目前出现的社会心态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造成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如下:第一,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分配制度又不够完善,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第二,利益诉求渠道表达不畅;第三,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第四,社会公平问题有待完善,部分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第五,社会的民主法制制度不完善,社会矛盾与利益没有及时解决。

 

  二、根据"给定材料3"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社会结构变化、社会利益分化以及部分人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人们的心理面临巨大的冲击,加上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弱势心态难免萌生和蔓延。弱势心态的产生,于人、于己、于整个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肯定是一种警示。同时,弱势心态的产生也是一种启示,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必经的心理困境,另一方面,也提示和督促政府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等各种手段,肯定群众价值,保障群众权益。

 

  三、根据"给定材料4",谈谈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媒体(包括新媒体)对于社会心态的影响。(25分)

 

  要求: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表现为社会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投射。而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媒体包括微博、网络帖子、手机等新媒体起到重要的作用。假新闻、片面报道以及对社会假丑恶现象津津乐道,以换取发行量和点击率的做法,是一些媒体的短视行为,长久来看,必将失去自身的公信力。而大力弘扬"最美妈妈"这样真善美的事迹,无疑能起到"正社会风气,育良好心态"的作用。当然,媒体也不能回避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只要对问题做全面客观的报道,正确理性的分析,就无碍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执政者的一道考题"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联系实际;(2)论证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3)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执政者的一道考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应该说,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亦有之。至于说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竟然让偌大的中国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

 

  我们固然可以恨铁不成钢,去指责、去痛惜国民的这种心态,但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良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社会阶层有固化的倾向,赢者通吃、弱者无助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阶层与群体间也存在一些疏离隔阂,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现象。一个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不同阶层相互流动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有变化、能流动的社会才是有希望、有活力的社会。这些年来农民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可是上大学的"收益"却越来越渺茫,以至于有人提议农民的孩子既然改变不了命运就别再上大学了。这样的提议固然荒谬,也让社会舆论不能接受,但这个提议中难道就没有值得我们警醒的地方吗?再看我们的一些发展行为。GDP的增速举世皆惊,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可是民众生活的改善并没有像经济增长那样快、那样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仅不同步,甚至还呈现负相关态势。一些政府官员津津乐道的是漂亮的数据、看得见的高楼大厦,老百姓牵挂的却是孩子幼儿园的赞助费又涨了,老人在医院的住院费该交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国民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又该如何培育健康的心态?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深知,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

 

  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在大家常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就要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地方。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

 

  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我爸是李刚"不再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我们要为开放包容心态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阶层群体多元化是事实,是趋势,但是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以影响其他群体的生存为代价,所有社会群体都要在同一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你可以走你的阳关道,但你至少必须给我留下我可以走的独木桥。我们以住房问题为例。在房地产发展中,如果不能满足老百姓居住的底线要求,又如何让老百姓包容那些逐利的过分欲望?当指责老百姓存在"仇富"心态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深究,一部分人的一些暴富行为是不是已经影响了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最后需要说的是,社会心态的培育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紧要的是,我们把社会环境营造好,并附之以科学的导引,使健康的社会心态在我们的社会中生长并形成气候。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