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将《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项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作为该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必修课,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省市级的公务员考试。
当看到这条新闻的标题时,我第一反应是,想必很多法政类学生对此很欢迎,至少可以为他们节约一笔上培训班的钱。猜测果不其然,报道引用该校法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赵学琳所言,目前,这两项新设定的必修课因为实用性很强受到了本专业学生的好评。看到如此情况,我甚为困惑,不知道该怎么与其讲理。既然学生欢迎,而且实用价值大,横加批评斥责,如果真的导致该校迫于舆论压力,今后取消了这两门课程,学生就满意了吗?
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的矛盾,之所以出现价值判断上的混淆,实际上也是迫于现实。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过分讲究实用性和功利目的,让高等教育大有滑向职业教育、培训班的危险。对此忧虑,各界屡有批评。但类似迎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象,在当下并不少见,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出于就业率和学生所谓前途考虑,这么做也是无奈。
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学生活在真空中,何况人各有志,其为了个人前途的务实考虑,大加斥责意义不大。社会并不缺少所谓理性的引导,每年公务员报考的数字,是最好的明证。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业竞争大,而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又较好,选择这条道路实为正常。但大学不该如此,作为社会的精神高地,应当尽其所能正确引导学生,扭转日趋功利化的世风,而不是助长。
如果大学自甘堕落,当外界的批评接踵而至时,又还有何脸面捍卫自身尊严?这一问题,我们很容易笼统地这么说,实际把问题简化了。大学实际也是有分工和不同定位的。对于一流大学,以创造学术和精神价值,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为主的高校来说,大学精神是其屹立于世间的必须;但还有一类大学,更准确的说那些以职业教育、技能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开设实用性课程,是非常合理的。但无论哪种类型的高校,过分的功利化导向,都是不对的。
为难之处正在于此,这则新闻中的河北师范大学,我们应当把其归为前者还是归为后者?如果将其归为后者,相信该校也是绝不会认同的;如果将其归为前者,事实上又很难成立。按照严格的标准,符合前者标准,能够称得上合格大学的中国高校,怕也是找不出几所。这正是我们更大的困境,高校的定位和分工不够明确,每所学校都在办综合性大学,但真正做到坚守大学精神的又少之又少。
高校的定位、分工不明,有行政主导教育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或许在于高校自身。那些长期坚守大学精神,不唯世风所动,自觉承担起社会价值观中流砥柱的高校,终究会成为真正的大学;相反,那些在就业考核压力下,日趋功利,只注重实用价值的大学,其在就业上的成功,会获得好评,但离受人尊重的大学还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