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位于205国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根据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2001年7月被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评定为“优良工程”。
一座耗资上千万,还被浙江省交通厅评为“优良工程”的大桥,启用10年就昂首跨入“桥裂裂”的行列,出现裂缝、墩位下沉的状况,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建桥者的工艺、技术,或者说很难让人相信这里面没有猫腻。
据了解,此桥如果完全修复,至少要到10月初,维修、护路、支付值班管理交通工人的工资……这些费用加起来又需搭进上千万。一建一修,这座桥的整体耗资已经达2000万。要知道,修桥筑路这些费用大多来自地方财政,当地纳税人的钱被如此多用、滥用,相关责任人理应受到惩罚。令人遗憾的是,事发3个余月,问责机制却一时“哑火”,至今无人应责。
长风大桥出了问题,承建公司却说衢州经济不发达,当年只能采用造价低、时间快的方案。一句经济不发达就把自己的责任给销掉了。正因为当地经济不发达,所以才更加应该慎用纳税人的钱,把钱用到刀刃上。小时候,大家都学过课文《赵州桥》,跟隋代相比,现在的经济要发大得多,技术要先进的多,为什么古代工匠设计的赵州桥历经1300多年还不倒,如今才建好10年的大桥说裂就裂了呢?
浙江省交通部门则说,等大桥抢通方案完成之后,将邀请有关专家对当初大桥的设计方案等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存在设计和质量问题,将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这句话一听起来像是打官腔,如果发现存在问题,那就是还有一种可能出现,就是没有问题。建成10年的工程没有问题,到底谁信?
现在很多工程,前期论证时请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搞一大堆科学术语迷惑群众,反正群众也不是业内人士,被高深莫测的科学术语牵着鼻子走,也许这些方案、技术,在真正的专家眼里不值一提,但足可以迷惑大众。建成之后,也总能刷新各种建筑历史,被授予各类奖项。纳税人的功能,就像《红楼梦》里起诗社时请去的凤姐,哪是什么“监社御史”,分明是个给人家掏银子的“铜商”。一旦工程出现问题,还要这些“铜商”们继续埋单。至于设计方、承建方、监管方、验收方……则不见了踪影。
正是由于目前这种问责不到位,责罚不清的暧昧状态,造成了很多时候,专家被认为“砖家”,承建公司信誉度低,监理单位公信力下降。即使浙江省再请一批专家来论证,谁还能再相信这批专家的结论?绕来绕去,人们逐渐走进一个谁都不再相信的怪圈。而公信力也随着各种质量产品、工程的出现泥沙俱下,被拖进了泥淖。还是那句老话,“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商无信不富”。真正的信,还是要从问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