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鼓励市民充分利用自行车代步,实现“低碳出行”,市政有关部门在尽量完善公共自行车的布点并合理收费的同时,还不能忽视自行车道的路权问题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公共自行车方案,以前颇受冷遇的北京自行车租赁服务,最近频现报端。对这个似乎有点难以为继的行业,各方人士又是盘点,又是调查,找出费用高、布点少等种种原因来解释他们的经营困境。
可在笔者看来,要想让自行车再次像曾几何时我们被奉为“自行车大国”时那样“活跃”起来,为北京的道路交通拥堵“减负”,振兴公共自行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键得想办法吸引大家骑车。
现在在北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至少一辆自行车,可没人愿意骑。放着自家的车不骑,谁还会另花一份钱、另操一份心去骑租来的车?要是没人愿意骑车,任你公共自行车布点再多、收费再低,人们爱开车还照样开车。财政没少投入,可马路还是一如既往地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堵着,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被越来越浓的尾气熏着。
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骑车了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路不好走。有人也许要问,北京是个位于平原上的城市,道路平坦,不少马路都有宽阔的自行车道,路怎么会不好走呢?可您再亲自上街瞧一眼,自行车道基本上都成了汽车的停车场,一字排开的汽车把自行车道挤得就剩井盖那么宽。堵车的时候,着急的司机们还死乞白赖地往自行车道上拐,把自行车挤得没辙没辙的。有的十字路口位于立交桥下,汽车想怎么拐就怎么拐,自行车却非得攀天桥或者钻地道,才能如愿前往自己想去的方向。
“皮包铁”本来就不如“铁包皮”安全,现在在道路使用上还这么弱势,谁愿意去受这份挤兑?以前北京小孩要是有谁不会骑车,家长绝不允许,小伙伴们也会笑话他,可现在北京小孩不会骑车变得很正常──路上太乱,爸爸妈妈实在不放心让孩子自己骑车上街。
此外就是人懒了。以前大家都是骑车上班,可现在人们住的地方离单位实在太远。你要是非逼着住在回龙观、天通苑、亦庄这种五环以外的工薪族们骑车到二环以内上班,实在有些残忍。可是,除了上班,去附近超市买个菜,到隔三五条街的地方吃顿饭下饭馆,或去住得不远的亲朋同事家串门,就没必要开车了吧?不行,懒得动,非开不可。汽车普及之后,家里的自行车利用率越来越低,逐渐成了摆设。爸爸们的肚子也越来越大,当年骑着自行车带妈妈去看夕阳的那份浪漫,也和自行车一样,成了古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开始看不起自行车了。四轮代替两轮,不仅意味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似乎还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不少人眼里,“什么人开什么车”,代步工具俨然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有时候,你开辆捷达夏利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更何况踩辆自行车呢,多寒酸啊。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鼓励市民充分利用自行车代步,实现“低碳出行”,市政有关部门在尽量完善公共自行车的布点并合理收费的同时,还不能忽视自行车道的路权问题。
在这方面,洛杉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今,素有“汽车之都”的洛杉矶也要改弦更张了,设想打造成“自行车之都”。不久前,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格萨在该市举行的“自行车峰会”上表示,洛杉矶计划将在未来30年里修建256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并严防机动车与自行车“抢道”,以确保自行车在洛杉矶畅通无阻。我国的广东省也表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可供骑行、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分别穿过珠海、惠州、中山等9座城市,方便居民的出行、休闲和体育锻炼。可见,北京也该加快脚步了。
同时,一些市民们也要调整自己对自行车的成见。不要因为个别人表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就蔑视自行车。自行车与身份无关,只要安全方便,骑自行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代步选择,连人大代表都骑车参加两会。更何况,骑车也是一种好的健身方法。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布报告说,慢速骑自行车能达到防癌效果。现在健身中心的“动感单车”项目很受白领欢迎,一下班就蜂拥到健身房满身大汗地蹬两个小时车。同样是骑车锻炼,不如尝试到户外去骑,比如骑车上下班,用时差不多,却省去了堵车挤车的心烦,还能欣赏路上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