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务人员创先进评优秀已屡见不鲜。然而,在山东安丘市今年却首创评选最差公务人员的先河,对评出的年度最差公务人员将进行公开通报。事在当地引起热议,有人质疑评选最差公务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最差公务员评选并公开通报,在我印象中还真是头一回。坦白说,“最差”的帽子谁都不愿意戴,“优秀”的荣誉谁都愿意捧一捧,如果要想评选“最差公务员”,或许其实际操作的确是个“烫手”的差事。作为普通群众,我们不需那些哗众取宠的作法来讨好公众,也不需要那些无病呻吟的制度和机制来圈圈点点。而我们需要的是具有至高公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手段来衡量国家公务人员的考核和评选,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公务员考核的最终意义。
事实上,现行的《公务员法》虽然规定了公务员考核分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但现实中,大多数地方在公务员评选过程中,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先由领导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业绩,然后对各参评人员进行分解点评,最后由领导提名,大家分组讨论,确定人选;二是由参评者互相推荐,也就是所谓“互评”,后领导决定举手表决;三是将参评着进行无记名投票,领导根据投票情况,决定人选。表面上看,上述的这几种情况看似很公平、很透明;但实际上,无论是那一种方法都不可避免浓重的个人情感,且最终还是由领导决定取舍。
因此,有许多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然而他们始终评不上优秀,而那些工作业绩一般,喜欢吹牛拍马整天讨好领导舒心的同志,甚至通过“灰色”手段来拉近生活周围的关系人群,而他们在年度评选中仅凭印象,凭感觉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荣誉者”。
类似的事实在公务员年度考核评选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山东安丘市今年首创评选最差公务人员,有人质疑评选最差公务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样的追问也不无道理。正如记者在采访中有个别公务员质疑:最佳公务人员好评,可是最差公务人员有什么标准,由谁来制定这个标准,又由哪些人来评定?比如说有的公务员虽然工作一般,但是善于投机取巧,属于人们常说的“老好人”,被评为最差公务人员的可能性极小。而有的基层公务人员虽然工作出色,但是不善于交流交际,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被评为最差公务人员岂不是有失公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评选办法,而类似的事实久而久之,不仅降低了公务员身份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度,还影响了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性,甚至部分公务员在心理上遗留了严重的挫伤感。因此我认为,公务员的考核制度应该加强注重量化考核,针对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及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量化绩效指标,设置量化考核权值,而量化标准也即考核依据,而不是仅凭印象,凭感觉等模糊化的情感定义。同时,还有必要呼吁群众积极参于公务员考核评议,甚至在其考核量化本身就应该增加群众评选的权值比重,提高公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最差”的帽子应该给谁“戴”;也只有这样,“最差”的乌纱帽子才不会“戴”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