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公考时评:大学生自主保洁致宿舍垃圾堆成山
http://www.sdgwy.org 2014-09-09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学生对于自主保洁有争议之时,也正是考验教育者的水平、眼界和胸襟之时
在大学校园中度过青春时光者,可能都对宿舍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不过,南昌大学的在校生们,最近却比较苦恼——该校从9月1日起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改革,让学生自主维护宿舍楼栋卫生,结果一些宿舍垃圾堆成山,造成生活混乱的同时,也遭致学生的强烈“吐槽”。
虽然可能只是一时的混乱,虽然不一定能得出大学生“娇气”或“被宠坏了”的结论,但“垃圾与抱怨齐飞”的情况,却也显示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较弱、动手劳动能力待提升的事实。或许正因此,才有校方强力推行这一新举措,才有九成以上的家长表示赞同让自己孩子动手打扫卫生。
从校方看,推行学生自主保洁的目的,是想“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是要“立德树人”。这听上去很美,却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错位。在年轻学生们看来,是否自己动手扫厕所、倒垃圾,与道德品质关系不大。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于从小有强烈专业分工意识的一代人,有这样的想法,也确实可以理解。从根本上看,学生自主保洁遇到这样的窘境,其实是一种观念的冲突。
更典型的例子,是关于保洁费的争论。有学生质疑,在学费中已经包括了管理费、住宿费、卫生费等费用,如果要自己动手的话,这部分钱花在哪儿了?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说法反映的是90后大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就事论事,对于简单的唱高调,难免会有些抵触情绪。
增强责任意识,立德树人,当然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方位的。面对大学生的代际更替,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语境,在德育方面,教育者确实需要有新办法,确实需要做得更细、更实一些。现在,学生对于自主保洁有争议,反过来看也是一个德育的契机。如果只是简单地恢复原状,或者只是粗暴地排除异议,结果都会是既达不到目的,而且事与愿违。“帮昌大校长上头条”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之时,也正是考验教育者的水平、眼界和胸襟之时。
学生自主保洁的尴尬遭遇,也可放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上改革不断深化的视角中去考量。这些改革,很多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学生的利益。在这些改革中,需要改变“把学生当做管理对象”的观念,而是视其为管理主体,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如果贸然出台措施,很可能因为学生的反对而难以推行。前段时间,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风波”,正可谓典型案例。其实,大学生们思想活跃,有着很强的参与愿望和很高的参与水平,激发蕴藏于他们身上的能量,应当能让学校建设和教育都更上一个境界。
100多年前出版的《大学的理想》一书写道:“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大学之中有争议,能让学生和高校更多地思考个人、集体和社会,更多地感受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于他们的成长、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评论2:让大学生“自主保洁”,自己得先动起来
继今年3月在7个学院学生宿舍试点“学生自主保洁”后,一项据称是“为了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举措新学期在南昌大学全面推广,效果看起来不如预期。据报道,开学后“不少宿舍垃圾无人清扫,成堆垃圾早已溢出角落中的垃圾桶,铺满一地,恶臭扑鼻”。
至于为什么无人响应学校的倡议,学生各有各的说法,其中一个非常不礼貌的说法是,如果校方执意要推行,校领导应该起带头作用,“自主保洁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就应该把行政楼的和教学楼保洁员也撤掉,换作由校领导和校长自行保洁。”
这位学生遇事不从自身找原因,从外部找借口的习惯应该批评。总是盯着别人再做,那谁也做不好事情,因为总有人会不愿意做,盯完领导盯老师,再盯班干部,到最后就盯自己周围的人,不愿意做的人总能从别人身上找到不愿意的理由。但他指出的这一点也不无道理,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是根本,你让学生打扫自己的垃圾,当然自己不能等着保洁阿姨给你抹桌子、拖地,要不然,你怎么让学生听话?
我想对学生适用的标准,对老师也适用,对领导也照样适用,令出一门,法无二则,才不会有推诿扯皮。一个校园里如果有两套标准,哪怕这个事情非常正义,非常阳光,也不免带着功利、偏见和自私。我想,学生没反问一句,是不是想省几个保洁的钱,已经很给学校面子了。
那一堆堆垃圾固然难看,可如果仅仅把它们理解为这是学生的懒惰所致,是流于表面了,恐怕对解决问题,真正推行自主保洁于事无补。其实学生争的不是垃圾而是说法,除了那些高大上的理由、被滥用的所谓精神,校方需要一个让学生能接受的说法。
自主保洁的理念很先进,它也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古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训诫。校长自己也说了,他年轻的时候做得比这个多多了。确实如此,保洁不仅是个请几个阿姨花几个钱的概念,它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认为这种事是保洁阿姨干的,应该去思想品德老师那上几堂德育课。我们的教育如果培养出的都是四体不勤,还没怎么的就学会等级观念的学生,那是教育的失败。
一个高大上的政策为何最终烂尾,得从垃圾以外找原因,政策的好谁都不能否认,但能不能接地气,全在怎么做。学生有责任,学校当然也有责任,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往对方身上推。南昌大学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好事从别人开始做起”。至于你年轻的时候做过什么跟现在的学生无关,别动不动拿出来说道。
其实,保洁这种事,学生自己当然也有责任,但这种责任更合理的边界是把垃圾放在该放的地方。不乱扔垃圾,能分类的最好分类,能做到这一点就得承认,至少在自律上,这些学生是合格的,如果一个学校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能说明学校的教育很成功。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