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难,申论更难。
行测之难在于题量大、题型变化多,考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答;申论之难则在于不得其道,考生无法判定自己作答的正确与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不公布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广大考生既无经验可借鉴,又无规律可寻,面对令人欲哭无泪的申论分数,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在复习备考时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为迎合考生的这种心理倾向,有些专家给大家指出了如此捷径:万能套路+压题!
万能套路的魅力在于能为考生提供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可以保证各种申论试题都可以给出一份看似漂亮的答案。然而,运用万能套路的结果往往没有取得理想的分数,考生一时不解。其实,这种万能套路实在是华而不实,它违背了申论命题的基本思路和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使用万能套路的危害性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万能的即是普适的,普适的即是非针对性的,非针对性的对策方案往往并没有针对事情发生的特定原因。试想,如果存在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之策,一旦出现了某种社会问题,都可以利用万能套路予以解决,那么,当代的中国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了;二是,如果大部分考生都是使用万能套路,那必然导致言之无物,答案雷同,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缺乏与其他对手答案的辨识度,造成相当数量答案千篇一律的局面,导致阅卷者对雷同卷考生的集体不利评价。
压题是一种看似更有“魅力”的捷径。每年公务员考试结束之后,总会有一些专家骄傲地宣称:“成功命中※※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原题!”有时候,这着实能忽悠一些人!因为当大家不知道申论的高分之道时,压中题目就意味着“稳拿”高分。事实上,任何人都绝对不可能命中申论原题,充其量只能是猜对了申论材料的方向或范围,难道这就能说明该专家水平高吗?你知道了材料的方向或范围就意味着你能得高分吗?材料仅仅是作答的依据,而不是答案本身,熟悉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将材料转化为答案。现在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测试,2010年国考的申论材料方向是“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允许你准备一个星期,然后再把该套试卷找出来作答,看看你能得到多少分!我几乎可以肯定,你看到题目仍然是懵的,感觉你事先准备的内容毫无用处。这才是申论的魅力!
严格意义上讲,申论并不是难,而是不知!考生不知道申论之道、申论之本,不知道或者没意识到申论的命题思路、阅卷规则和答题方法。
申论的命题旨在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而没有“投机取巧能力”!要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方面这五项能力要比较强,另一方面要能够将这些能力展示给阅卷老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提高大家的能力,我们的工作在于将大家的能力反映在试卷之上!
申论的阅卷规则视题目不同而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申论的题目可以分成两类:最后一题论证写作题是一类,其他的是另外一类。论证写作题采取的是“分级给分”的阅卷规则,其他题目采取的是“采点给分”的阅卷规则,知晓并按这些阅卷规则进行作答,并学会 分析阅卷老师的心理取向,才可能取得高分!
申论的作答只有思路,没有套路。我们能告诉大家的是不同类型的题目的作答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答案本身,这也是与万能套路的区别所在!
李易成老师坚定地认为,如果一个考生掌握了申论的命题思路、阅卷规则和答题方法,用5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将其成为自己习惯性的思维,在应对申论考试时绝对可以应付自如。强化训练的内容包括: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点——线”式审读、叠加式审读、“扒皮抽筋”式审读训练;材料运用技巧;如何在陌生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分析问题的三大思路;如何放宽自己的视野;论证的策略和套路;阅卷老师的心理分析和应对思路等。
与其说申论“难”,倒不如说申论“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