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试题中心  >>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
201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http://www.sdgwy.org       2015-05-21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201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重点是做到“三解除”,请根据给定资料1~3,各用一句话概括“三解除”内容,并做具体阐释。(15分)


  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洁。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三解除是指: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解除疾病与医疗恐惧,解除国民生存危机。


  具体内容有:一是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关怀老人,解决老人养老金问题、养老机构、养老床位等问题。二是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疾病与医疗恐惧,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保的统筹和医疗资源的均等化等问题。三是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国民生存危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完善就业激励机制。


  二、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将“常回家看看”入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常回家看看入法”的看法。(20分)


  要求:观点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常回家看看”入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一方面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向善的社会氛围。释放出“以法治孝”的善意,体现国家的进步;同时有利于唤醒年轻一辈的精神赡养意识,使其形成社会共识;还能给老年人晚年带来更多慰藉;律与道德有着天然的交集,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即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正义性,也体现了法的善意,有利于促进法律与道德相互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社会的现状。很多企业带薪休假难以实现;距离远、“一票难求”和成本大等问题成为大家回家的阻力;同时孝属于道德的层面,将其入法会产生冷暴力,损害法的尊严和浪费司法资源等问题。


  因此,在法律引导的同时,需要政府、企业要出台、落实具体措施,从制度上支持“常回家看看”。同时对不履行带薪休假的企业,法律要有明确的处罚标准。


  三、“流浪儿童冻死”、“南京女童饿死”等问题或事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风景”,请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儿童权益频遭侵害的原因,以及该如何“牵手”才能解决他们的生存危机?(25分)


  要求:对策合情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不超过600字。


  【参考答案】


  儿童“冻死”、“饿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第一,保护意识淡漠。家长保护意识的淡漠成为儿童受伤害的罪魁祸首。民众对于保护儿童认识不到位。第二,救助体系不完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但现实中,由于救助体系和法律本身不完善,导致“共同责任”俨然变成了“共同缺失”;第三,救助机构力度不大。救助站等政府救助机构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救助力度不够大,未能为受害儿童打造温暖的港湾;第四,民间组织缺位。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民间组织在关心和照顾浪少年方面却存在缺位。


  针对上述问题,对策如下:一要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保护责任意识,履行监护义务。另一方面要转变“别人的孩子跟我没关系”的传统观念,通过宣传,引导公众形成保护儿童权益人人有责的意识。二要加大对儿童保护事业的财政投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保证儿童福利机构的量与质;三要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对于儿童权益的保护和救助机制。要建立由政府承担责任的监护体系,设置专门的儿童福利保护专业机构,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追究机制,专人专职,避免各部门的相互扯皮。确立儿童保护的零容忍原则,对侵犯儿童权益的法律责任要严格追究,同时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完善,强化可执行性。五要整合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将保护儿童的战线前移。重视社会组织在儿童救助与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壮大社会组织力量为儿童提供专业和及时的帮扶。


  四、请结合给定资料,请以“让_______撑起民生幸福”为题,写一篇见解深刻的文章。(40分)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让社会保障撑起民生幸福


  幸福是生命感知的一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或动物会感觉生命的充实,及万物的和谐与美丽。而要拥有这种状态需要内外兼修。正所谓:“幸福指数是由物质与精神共同作用决定的,幸福指数又反作用与物质与精神”。完善社会保障室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也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构建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全最重要的基础。


  社会保障乃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民的幸福,保民幸福首先靠的是外养,即物质基础。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到后来的清朝的“康乾盛世”,都用其丰裕的物质基础和文明开放的社会氛围为民生幸福夯实了基础。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撑起普惠民生的幸福伞。


  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实现全民“保基本”。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保制度体系,但新农村医疗保险不健全、城乡社保不衔接等问题并存,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城市农民工等仍未享受基本社会保障。针对此薄弱环节,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障制度,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实现全民享有“保基本”。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广覆盖”。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参保率不断提高,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参保比例尚低,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还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并且已成为社会长期发展的隐患。针对这些空白点,要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参保工作,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支持和激励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实现社保保障城乡“广覆盖”。


  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实现社保“可持续”。资金不足是制约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社保制度的逐步建立、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资金的来源问题就成为社保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国社保体系长期存在的资金不足困境,我们要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逐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开辟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通过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可靠的增值手段实现社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只有解决好此问题,百姓才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大力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城乡社保覆盖范围,拓宽社保资金来源渠道,使百姓身上系着一根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带”,让人们群众踏实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