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推断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的重要题型,但是有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题时往往拿捏不准文意,甚至连最基本的题型特征都分辨不清。下面通过例题讲解,为大家揭开这类题的出题密码,让题目答案水落石出。
【例】2013年广东(务工)行测真题
在公众印象中,每一次加大尾矿治理力度,总是在发生严重的尾矿溃坝事故之后。而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不太可能持久奏效。数量巨大的尾矿伴随着矿山的开采不断增加,随着矿山枯竭,经年累月贮存起来的尾矿被堆放于江岸的山坡,因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只能以非安全的暴露方式,继续留存在自然界中。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
A.尾矿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将会产生各种隐患和威胁
B.我们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突击式地治理尾矿
C.遗留的历史包袱和新增的隐患令尾矿治理压力剧增
D.中国的尾矿治理将以何种模式继续进行才能有效
【错误解析】
D。由“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不太可能持久奏效”和“因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只能以非安全的暴露方式,继续留存在自然界中”推知我国尾矿的治理效果不好,进而推出文段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中国的尾矿治理将以何种模式继续进行才能有效。因此D项正确。
【错解门诊】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什么是“尾矿”,什么是“尾矿溃坝”。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尾矿是指矿山企业在选矿完成后排放的废渣矿渣,多以泥浆形式外排,日积月累形成尾矿库。尾矿库占地面积大,而且极具安全隐患,对环境、地下水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尾矿溃坝指的是堆积在河岸边的尾矿发生崩溃,流入河中,造成恶劣的河流污染。其实,如果不清楚“尾矿溃坝”的含义也没什么关系,只要把它理解成环境污染的一个源头即可。
选项设置。本题的选项设置非常规范,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各个选项的设置特点。
A项--正确选项。
B项--以偏概全。
C项--无中生有。
D项--过度引申。
意图题必有一个“过度引申”的选项干扰考生,而“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则是命题人设置选项的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三个迷惑选项的干扰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最常见的设置方式,故而很有代表性。
【正确解析】
A。文段主要讲了关于尾矿的两件事情:一是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不可取;二是开采出来的尾矿没有妥善保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文段主要想说明尾矿如果不能有效治理,将产生各种隐患和威胁,A项说法正确。B项,以偏概全;C项,无中生有;D项,过度引申。因此A项正确。
【指点迷津】
选项选取。我们需要根据原文确定选项的取材,经查证可知文段选自瞭望东方周刊《尾矿治理变迁记》。
原文如下:
在公众印象中,尾矿每一次加大治理力度,总是在发生严重的尾矿溃坝事故之后(迷惑选项B项来源,错在以偏概全)。而突击式的尾矿治理方式不太可能持久奏效。
数量巨大的尾矿伴随着矿山的开采不断增加,随着矿山枯竭,经年累月贮存起来的尾矿被堆放于江岸的山坡,因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只能以非安全的暴露方式,继续留存在自然界中。
可以说,尾矿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对山区造成严重的环境隐患(正确选项A项来源,注意前面的关键词“可以说”,表明此句是对前面的总结,为文段表述目的之所在),还将对附近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和整个水系构成威胁。“十二五”期间,尾矿治理有了明确规划。
……
目标虽明确,但遗留的历史包袱以及面临的新隐患,令尾矿治理的压力不减反增(迷惑选项C项来源,错在无中生有) ……
中国的尾矿治理究竟将以何种模式继续向前推进(迷惑选项D项来源,错在过度引申,属于文章结尾处的探讨、呼吁)?本刊记者通过与各级尾矿监管部门负责人的对话,回顾并探讨了中国尾矿治理的曲折历程以及当下面对的挑战。
……
四个选项均取自文段所在的文章,命题者根据文章的行文结构分别设置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过度引申”三个迷惑项,而“以偏概全”选自所取文段中,“无中生有”和“过度引申”则属于文段以外的内容,各个选项根据其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而设置。
我们在做意图推断题的时候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紧扣原文,即推断时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切忌脱离原文,凭空臆断。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关键句,不要为了推断而推断,要结合文段与选项的关联度来选答案,没有推断的选项时我们就选主旨概括的答案,如果是过度推测的选项坚决不选。三是要做大量的题目,尤其是要做大量的真题,也可以做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模拟题。只有通过大题量的训练才能提高意图推断题的解题能力。
>>>点击可进入争议易错题专栏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山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sdgwy.org/)微信平台。